王如軍:領銜制造“巨龍穿孔機”,制造出國內第一個大口徑無縫鋼管
在揚州誠德鋼管車間,王如軍站在旋梯上,介紹身后的一臺設備:“這就是‘巨龍穿孔機’,一千多噸重,它是我們誠德鋼管的功臣,制造出國內第一個大口徑無縫鋼管。”
王如軍,1971年出生,1993年安徽機電學院畢業(yè)后,放棄省會單位加入揚州誠德鋼管,現任技術總監(jiān),領銜制造了這臺“巨龍穿孔機”。由他參與研發(fā)的“600℃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鋼管創(chuàng)新研制與應用”項目,實現了我國超超臨界關鍵鍋爐鋼管的歷史性跨越,填補了國內空白,獲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2003年之前,國內大口徑無縫鋼管全部要進口,生產技術掌握在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等先進制造業(yè)國家企業(yè),產品的價格非常高,達到5萬元/噸。不僅價格高,而且供不應求。從國內企業(yè)開始下訂單到交貨,需要兩年以上的生產周期,這就使火電廠建設周期要達五年之久,隨著國內經濟的發(fā)展,對電力需求上升,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上火電廠,但大口徑無縫鋼管供給制約了電廠的發(fā)展。
“當時我們誠德鋼管就考慮研制新產品,大口徑超超臨界鍋爐用大口徑無縫鋼管,主要用在燃煤火力發(fā)電廠。”王如軍介紹,這個產品的質量要求很高,耐高溫高壓:200多個壓強,600℃。
據了解,大口徑無縫鋼管生產工藝,當時國外企業(yè)采用擠壓式,主要靠一臺3.6萬噸的擠壓機。但生產效率低,原料浪費,經過外加工處理,一噸鋼錠僅能生產約0.5噸鋼管。
誠德鋼管選擇了另辟蹊徑。
“我們當時就在想,如果模仿外國企業(yè),不但無法降低成本,而且也不具有競爭優(yōu)勢,如何創(chuàng)新工藝?”王如軍介紹說,我們探索出“斜軋穿孔+在線定徑”的工藝,實現了自主創(chuàng)新。
什么是“斜軋穿孔+在線定徑”?
王如軍拿一根香煙演示生產原理:“旋轉擰壓香煙時,中間的煙絲會松動。金屬鋼錠也存在這種屬性,金屬受擠壓時,中間部分會出現疏松、空腔。”
王如軍介紹說,這個原理在行業(yè)內并不是秘密,普遍被(外徑)400mm以下小口徑無縫鋼管生產工藝采用,但是否適用400mm以上大口徑鋼管并未得到驗證。“我們當時的設計理念是通過中間穿孔、頂頭擴張,使鋼錠中間金屬向外延伸,成為壁厚材料,提高成材率,降低成本,這樣一噸鋼錠能產0.8噸以上鋼管。”
設計理念理論上可行,但當時在實踐上是空白。王如軍找到一些科研院所尋找智力支持,但無功而返。
“對從未做過的事情,很多設計院都不愿意去做。”于是,王如軍帶領技術團隊,自己設計圖紙,白天開會,晚上畫圖,設計生產設備。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,圖紙成功并交給一家設計院,由對方拆解成施工圖生產設備。
2002年巨龍穿孔機開始生產,次年,這個一千多噸的機械在車間安裝調試。
“有兩個月時間,我們技術團隊全部吃住在車間,隨時解決生產工藝中出現的各種問題。” 王如軍回憶說,經過各種復雜的檢驗,首批大口徑無縫鋼管順利產出。無論是價格還是性能,競爭優(yōu)勢立刻顯現,經過短暫試用,很快被火電廠推廣使用。
“以前每到夏季,電力緊張時會限電,現在很少出現這種情況,主要是新建了很多火電項目,我們誠德鋼管作出了貢獻。搞科研不可能有100%的把握,如果技術很成熟了,市場就不存在了??蒲袆?chuàng)新除了必備的科學方法和技術外,更重要的是敢于挑戰(zhàn)未知,有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擔當。” 王如軍介紹說。
從2002年生產第一根大口徑無縫鋼管至今,誠德鋼管不但自己實現了超越,而且點燃了民族鋼管企業(yè)市場“反圍剿”的信心和行動。目前國內新建的火電廠鍋爐管道已經全部實現國產化。
“去年,我們向印度出口6萬噸的鋼管,目前與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出口業(yè)務。” 王如軍介紹說,“下一步我們將設計生產天然氣運輸管,拓展新的產品線。”